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鮑文涵
山東濟南市衛生健康委探索將托育機構嵌入居民樓里,滿足群眾多樣化托育需求;廣西玉林市玉州區培育就業幫扶車間,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提高農民收入……新時代以來,我們黨始終把人民幸福安康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把堅持系統觀念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則之一,堅持系統觀念包括處理好經濟和社會的重大關系。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和社會的重大關系,把經濟領域和社會領域的改革更好統籌結合起來,有利于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有效對接、良性循環、相得益彰。
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相互牽動、互為條件,在辯證統一中共同前進。其中,經濟建設是基礎。沒有經濟建設,社會建設就是無源之水,只有把經濟建設搞好,社會建設才有堅實的物質基礎。打贏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等,哪一樣都需要經濟建設發揮支撐作用,都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就拿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來說,我們推進全民參保計劃、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等,所需要的資金規模都是萬億級的。如果沒有經濟建設不斷積累的物質財富,這些工作就很難開展和推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完善有利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進一步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基礎。
加強經濟建設、推動經濟發展,就是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如果經濟發展不能回應人民的期待,不能讓群眾得到實際利益,這樣的發展就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當前,我國社會建設領域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人民群眾在教育、就業、醫療、住房、養老等方面仍面臨不少難題。只有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才能更加鮮明地體現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還要看到,社會建設對于經濟建設具有重要保障和支撐作用。大力推進社會事業發展,持續不斷改善民生,既能有效解決人民群眾后顧之憂,為經濟發展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又能調動人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內生動力,還可以促進社會消費,擴大內需,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近年來,從就業到收入、從住房到教育,我國社會建設全面加強,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進一步發展,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保障和支撐作用逐步增強。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發揮社會建設在促進消費、穩住預期、優化供給等方面的作用,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處理好經濟和社會的關系,必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什么時候都不能忘記一個道理,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是水漲船高的關系,水淺行小舟,水深走大船,違背規律就會擱淺或翻船。”放眼世界,一些國家曾經一味追求“高福利”,隨著全球經濟復蘇乏力、人口老齡化等問題逐漸凸顯,有的國家財政不堪重負,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我們既要盡力而為,同時要看到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進行社會建設不能脫離這個最大實際提出過高目標。要尋求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的結合點,聚焦縮小城鄉、區域、收入“三大差距”,采取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措,讓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同頻共振。(鮑文涵)